文|尤怡芗忽然发现济南大街小巷水果店一家接着一家开,水果种类琳琅满目,不仅有国产的,还有进口的。
说起水果,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学工、学农、学军活动,记忆最深的就是学农了——
秋天的清晨,我们集合排队到济南南郊宾馆南边后院的果园去采摘苹果。
那时,南郊宾馆在我的心里是神秘的,老百姓一般去不了,是外宾才可以进入的地方。
那时外宾也不是谁都能见到的,我们进去的时候偶尔能看见外宾,远远地看到他们,才知道这世上真有红发长鼻、金发碧眼的人和皮肤黑黑、牙齿雪白的人,他们还是尊贵的外宾。
我们学农的任务就是把好的苹果摘下来装筐,坏的、小的苹果可以品尝,这对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喜事呀!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水果金贵,不像现在应有尽有,印象中我吃过的也就是苹果、西瓜和梨,吃的时候也是家里几个孩子切开分着吃。
我第一次吃葡萄,还是母亲去别人家时阿姨给的,母亲舍不得吃,带回来给我们几个孩子尝尝。
什么荔枝、椰子、柚子、黑布朗、山竹、蓝莓、柠檬、菠萝听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榴莲、菠萝蜜、火龙果、牛油果、猕猴桃了。
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看到两个男同学躲在墙角吃绿色果子。
果子乒乓球大小,他俩一人一个龇牙咧嘴地先用嘴啃皮,然后再用手扒,边啃边嘟囔什么,不一会儿就看到他俩嘴上手上变成黑色的啦!
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他俩啃的是青核桃,他俩大概是第一次见到,不知道核桃应该去皮砸开才可以吃。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还听一个同学说,农村老家来的亲戚橘子、香蕉带皮吃的笑话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放映时,看到朝鲜苹果多得吃不完,怕烂掉还做成苹果酱,真是边看边馋得流口水,心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天天吃苹果啊!
我们来到苹果园,看到这么多又香又甜的苹果,还能亲口吃上,虽然品质上有瑕疵,但对儿时的我们来说是多大的欢喜啊!
同学们喜笑颜开有的在下面摘,有的爬到树上摘,边摘边兴奋地谈论着。
都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苹果,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忙着吃苹果。
有的用小刀子削皮,有的用手绢或衣服擦,男生们顾不了这些,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
几天吃下来,有的同学闹肚子、有的胃疼吐酸水,后来才知道水果也不能多吃。
从果园管理员那里我们知道了苹果生长不易,浇水、施肥、剪枝,从一棵幼苗到结出苹果大约需要5年。
除了苹果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板栗树,原来好吃的糖炒栗子是长在一个个刺球里面,成熟开裂后里面的果子才是栗子。
我们还摘花椒,新鲜的花椒绿中带红,吃到嘴里麻酥酥的,原来我们餐桌上的花椒是从花椒树上采摘后晒干得来的。
学农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国庆节一个同学的儿子结婚,婚礼定在南郊宾馆蓝色大厅。
40多年后故地重游,我又想起当年摘苹果的时候。
听宾馆的工作人员讲,以前的那片果园早已砍掉盖成楼房了,听得我阵阵心疼——
那么多果树那么多好品种,长到现在应该很粗壮了,能结多少苹果啊,可惜了!
[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