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粤菜概述1156道菜13

粤菜是我国著名菜系之一,其烹饪技艺精湛,独特的风味饮誉四方。

粤菜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在秦以前,岭南与经济文化已较发达到和中原地带相比,饮食相对简单粗糙,但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省内有密布的内河网络,可供食用的动植物繁多。南越人以采集螺、蚌、蚬、牡蛎等水产品为生,善渔业。据《周礼》载,“交趾有不粒食者”,他们“煮蟹当粮哪识米”,而且有“生食之”的习惯。战国时成书的《山海经》就有南方人吃蛇的记载。至西汉人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也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述。可见,具有粤菜风味的“蛇馔”出现已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秦皇南定百越,中原与岭南的文化、经济交往渐多。到了汉代南越武王赵佗归汉以后,汉越交往越来越频繁,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烹调技术也随着文化的传入而传入进来。在广州发掘的几座汉墓中,食物有芋、姜、黄瓜、甜瓜、木瓜、桃、梅、桔子、荔枝等蔬菜水果;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还有泥蚶、青蚶以及禾花雀等。在禾花雀的残骨中,夹存着黄土和木炭,表明禾花雀是用黄土裹着置于炭中烘熟的,这种制法,周代叫“炮”。可见中原人接受了南越人杂食之风,又把中原的烹调法移入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

南宋时期,大批中原士族南下,中原的烹调技术更是随之大量流入南方。南逃的皇室把中原饮食习俗一直带到琼海,使广东莱系至今尚保留了许多中原古代食法。而南宋人惊叹的岭南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的地方风格与正食的北味烹调技术相结合,就转变为南方特有的菜肴。至此,粤菜作为一个菜系已初具雏形,“南烹”之名见于典籍。

除本地物产外,自汉代以后,广东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菜莉花、海枣、芒果果、菠萝蜜、番石榴、番荔枝、花生、玉来、番薯等许多农作物。据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乎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也。”丰富的原材料使广东烹饪能做到“飞潜动植皆可口,蛇虫鼠鳖任调”。到了晚清,广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经济重镇,更加速了南北风味大交流。京都风味、姑苏风味、扬州炒卖等与广东莱各地方风味特色互相影响和渗透促进,烹饪大师们不断吸收、积累各种烹调技术,并根据本地环境、民俗、味、嗜好加以改良创造,使粤菜得以迅猛发展,在闽、台、琼、桂诸方占有主要阵地。《清稗类钞》记载:“肴馔之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东……。”粤菜其时已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而在这个大菜系中,又按地域自然形成了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大流派,风味各异。

正因为粤菜善于博采众长,融合贯通,鸦片战争后,相继传入的西餐烹调技艺也给粤菜留下了鲜明的中西合璧的烙印。这一点较之其他各大菜系尤为显著。及至近年来涌起的“新派粤菜”潮流,就是在发扬粤菜博采众长、用料广杂的传统特色基础上,更加广泛地运用当今世界各国的食物原料、调味料及烹调方法来变化菜品。其揉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并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特点更为明显。“新派粤菜”是相对传统而言,又离不开传统,更不是在粤菜中产生了一个可以同广州菜、潮州莱、东江菜相提并论的新菜系。但这种新潮流,无疑又将粤菜向更高一层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这就是粤菜之所以能栖身于世界美食之林的真谛。

粤菜广州菜系简介

广州菜是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莱及西菜之所长而融为一体、自成一家的烹饪菜式。其影响范围广泛,主要遍及珠江三角洲,西、北江流域,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港澳台等地。广州菜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料广泛,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

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种之多,主要有炒、煎、焗、啫、啫、炸、煲、炖、扣等。口味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脆而不焦、油而不腻。有所谓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尤其有喜爱杂食的癣好。外地人对“鸟鼠蛇虫”皆闻“食”而色变,广州菜却奉为“佳肴”。俗语说:“宁食天上四两,不食地上半斤”。可知粤人对飞禽之崇尚。所以,鹧鸪、蚬鸭、乳鸽等无不列入菜谱之中。广东特产禾花雀,骨脆肉软肥美,更是一睹为快的秋季时令名菜。鼠肉,虽食谱中较少著述,但确为民间美食。《顺德县志》云:“鼠脯,顺德县佳品也……大者为脯,以待客。筵中无此,不为敬礼。”虽然说鼠脯为筵席必须,可能有些夸张,但起码可以说明,鼠脯不仅可以入馔,而且可登上大雅之堂。

蚕蛹、禾虫也是广东蚕乡和水稻产区的菜馔原料。将禾虫配以岭南特产果皮炖熟,是味道香浓且富高蛋白的营养食品。禾虫,还可以先晒干,然后炒香或滚汤以佐酒。

炒田螺正是十足的广州风味。将田螺洗净,调上紫苏、蒜头、豆政等烹之,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近年来,豉汁炒田螺、七彩巢螺已成为大酒家的著名菜谱。

烹狗,在我国东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而按广州菜的习惯,却以“煲狗肉”最为流行。秋风萧瑟、北风凛烈、春雨淫淫,粤人都喜欢用禾草将宰好的狗烧至金黄(使狗肉有禾草香味),然后将狗斩件,用香料、味料爆透,加以汤味及陈皮、老姜,再用瓦堡慢慢煲至绵软。正如广州俗话:“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啥稳(站不稳)。”意境之美,足可与北方的“涮羊肉”媲美。

蛇餐,更是久负盛名。“三蛇龙虎烩”、“龙虎凤大烩”等,就是选用秋风起而肥的蛇,再加上猫及母鸡一起熬制成汤,再烩成羹,正是秋冬令最有代表意义的广州名菜。

味道浓郁的地方风味瓦煲类菜式,如瓦煲山瑞、瓦煲葱油鸡、瓦煲煀鲤鱼、瓦煲大蟮(鳗鱼)、什锦煲、煲仔饭系列等,还有如“杏元风爪炖水鱼”之类的汤羹,以南杏、元肉,加上鸡脚、水鱼炖出来的汤汁,十分适合粤人崇尚冬春“滋补身体”的习俗。

夏秋时节,岭南酷暑炎热,时令的菜肴如“八宝鲜莲冬瓜盅”、“百花酿鲜笋”、“蛇油鲜菇”、“白灼鲜鱿”、“白灼海虾”、“油泡鲜虾仁”、“清蒸海鲜”、“白切鸡”、“明炉乳猪”、“挂炉烧鸭”等广州名菜,最体现南国的风味特色及广东人喜爱清淡、爽口的食性。

近年来,广州菜也追求“新派”。但几千年所形成的选料广博奇杂,菜看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对创新菜的变化影响颇深。“万变不离其宗”,传统的美点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糯米鸡、娥姐粉果、荔脯秋芋角、马蹄糕、叉烧包、蟹黄包、奶油鸡蛋卷以及名小食肠粉、炒河粉、艇仔粥、及第粥、猪汤,伦教糕、萝卜糕、咸水角、凤爪(鸡爪)、卤牛杂、薄脆、白糖沙翁、德昌咸煎饼、大良崩砂等更是历久不衰。这表明广州菜系植根的土壤是十分深厚的。

1.白切鸡

此菜由来已久。在《随园食单》中被列为首位。粤菜厨坛中有句行话,叫“无鸡不成席”,用鸡烹制的菜式丰富,在筵席上。“白切鸡”往往被首选,其魅力可见一斑。

嫩子鸡1只(约克),姜泥50克,葱白丝50克,精盐5—10克,花生油60克。

1.将姜、葱、精盐拌匀,分盛二小碟。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后,取出50克,分别淋在二小碟中。剩下10克盛起待用。

2.将鸡宰净,放入微沸的沸水锅浸没。浸时用铁钩(夹)将鸡每5分钟提出一次,倒出腔内水,以保持鸡腔内外温度一致。

3.约浸15分钟鸡便熟,用铁钩勾起,迅速将鸡放入冷开水中浸没冷却。然后倒去冷开水,将鸡晾干表皮,在鸡皮上涂上剩下的10克熟花生油。全鸡切成小块,盛入碟中即成。若将其砌回鸡型更佳。制白切鸡的关键在以微沸水浸至仅熟,再用冷开水过冷而成。以鸡的两腿骨微带血色为上品。

鸡皮爽脆,肉软嫩而清鲜;以姜泥、葱丝佐食,滋味尤美。

2.太爷鸡

据说是由一位知县创制的。他把家乡江苏的熏法和广东卤法结合,制成的鸡既有苏味特色,又有粤菜风味。

嫩子鸡1只(约克),卤水克,水仙茶叶克,味精1.5克,芝麻油0.5克,红糖克(粉状),上汤15克,花生油克。

1.将鸡宰净,放入微沸的卤水盆中,用微火浸煮。浸煮时用铁钩(夹)将鸡每5分钟提出一次,倒出鸡腔内卤水,以保持鸡腔内外温度一致。约煮15分钟至熟,用碟子将鸡盛起。

2.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下茶叶炒至有香味,然后均匀地撒入红糖,边撒边炒茶叶,待炒至冒烟时,迅速将竹算子放入(距离茶叶约7厘米),并马上将鸡放在竹算子上,加锅盖端离火口,熏5分钟后把鸡盛起。

3.将煮过鸡的卤水75克、上汤、味精、麻油调成料汁。把鸡切块,淋上料汁便成。

鸡的色泽枣红,表面光润,肉嫩味醇,有茶叶的清香,故又名茶香鸡。

3.豉油皇鸡

此菜是传统风味,大小饭店和街边的熟食档都有制作。

嫩子鸡1只(约克),上等鼓油(酱油)克,冰糖40克,姜葱50克,丁香、八角、桂皮共5克,绍酒15克,植物油40克,味精10克,精盐5—10克,清汤适量。

1.先将鸡宰净,稍晾于鸡身的水分。

2.烧锅放入油,再放姜葱爆香,下清汤、鼓油、糖、八角、丁香、桂皮、绍酒、味精、精盐等料和鸡,用文火将鸡煮至熟(以筷子能戳入鸡腿为度)。

3.煮鸡的过程中,要不时用锅铲翻转鸡身,以使鸡皮均匀地呈现金黄色。

4.鸡熟后用碟将之盛起,待鸡稍凉后,消毒砧板,将鸡切成件,砌回原形,用煮鸡的原汁加麻油淋上可上桌。

此菜有酱油的浓香味,汁鲜甜,肉嫩滑。若在鸡肉旁再伴些青菜,造型更美观。

4.清蒸滑鸡

此菜制作简便,为民间家常菜式。

带骨鸡克,广式腊肠2根,香菇10克,姜片1.5克,精盐5—10克,味精2j克,于淀粉10克,熟植物油15克。

1.把鸡肉切成每件约重15克的块,放入味精和精盐腌鸡肉5—10分钟。再用于淀粉、香菇、姜片一齐拌匀鸡肉,平铺在碟上,淋上油。

2.腊肠切成薄片,覆盖在鸡肉上,入蒸笼旺火蒸7分钟后即成。

鸡肉鲜嫩,伴有冬菇、腊肠的浓香,适合冬春季节。若是夏队时节,可将香菇、腊肠换成云耳(木耳)和黄花菜,便具清鲜的口味。

5.江南百花鸡

此菜是用鸡皮酿虾、蟹肉,具粤菜典型的清淡口味。

嫩子鸡”只(约克),虾茸克,蟹肉25克,鸡蛋清30克,夜来香花或大自菊花瓣(消毒)15克,精盐5—10克,味精1.5克,芝麻油0.5克,绍酒2.5克,干淀粉5克,湿淀粉10克,胡椒粉少许,上汤克,植物油30克。

1.将鸡宰净,在鸡背上自颈部剖至尾端。从两旁鸡翅部徐徐将鸡皮剥离,切下鸡头、翅翼、鸡尾先蒸熟备用。

2.去掉鸡皮里的脂肪,将整只鸡的皮平铺在砧板上,用刀尖戳几个小孔(使鸡皮蒸熟后不过于收缩)。然后将鸡铺在竹算子上(外皮向下),再在鸡的里皮拍上薄薄的干淀粉。将虾茸和蟹肉拌匀,涂抹在鸡的里皮上(要略盖过鸡皮),最后用鸡蛋清把酿在鸡里皮上的虾蟹肉抹至平滑。

3.取蒸笼用旺火蒸酿好的鸡皮,约6分钟至熟。要十分注意,火不旺肉质会霉而不爽;时间过久则肉质粗糙。

4.取出蒸熟的酿鸡皮切成三条,每条再切成日字型8块。鸡外皮向上与鸡头、翅翼、鸡尾同盛入碟中,砌成鸡的原形。

5.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10克,烹绍酒,加上汤、味精、精盐、胡椒粉,用湿淀粉调稀勾荧,最后下麻油和植物油20克推匀淋在鸡上。四周放上夜来香花或大白菊花瓣便成。

此菜入口爽滑,味鲜甜。以花瓣镶碟边,形、色、味俱佳。

6.香滑鸡球

夏令佳品。

净鸡肉克,鸡蛋清10克,葱段5克,姜片5克,鲜草菇(或干草菇)25克,植物油克(耗60克),绍酒10克,湿淀粉15克,精盐5—10克,味精5克,白糖10克,胡椒粉、芝麻油少许。

1.将鸡肉片成约6毫米厚,用刀刻井字纹后,再切成约3厘米的正方形,便成鸡球。

2.把鸡球盛入碗中,先用鸡蛋清,后用湿淀粉5克将鸡球拌匀。剩下的10克湿淀粉,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胡椒粉调成芡汁。

3.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克烧至微沸,放入鸡球泡油1—2分钟至刚熟,注意勿使鸡球粘连一起,用笊篱捞起鸡球沥清油。余油倒出后将炒锅再放回炉上,下姜、葱、鲜菇、鸡球,烹绍酒。用芡汁勾芡,淋油25克炒匀即成。

肉质嫩滑,芡色明亮,点缀少许葱段、姜花,色调素雅。

7.蚝油滑鸡条

为夏末秋初时菜。

净鸡肉克,鸡蛋清20克,香菇15克,姜丝1.5克,葱丝1.5克,蒜泥0.5克,芝麻油0.5克,味精5克,精盐5—10克,白糖5克,蚝油15克,深色酱油2.5克,绍酒10克,湿淀粉20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耗75克)。

1.鸡肉切成长6厘米,宽、厚各4毫米的条,先用鸡蛋清,后用湿淀粉10克拌匀。香菇切粗丝。

2.把麻油、味精、精盐、白糖、蚝油、酱油、胡椒粉、剩下的10克湿淀粉调成芡汁,待用。

3.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克烧至微沸,将鸡条分散撒下,约泡油1分钟至刚熟,用笊篱捞起沥去油。

4.锅中余油倒出,把锅放回炉上,投入蒜、姜、葱、菇丝、鸡条,烹绍酒,然后用芡汁勾芡,最后淋油15克,炒匀上碟便成。

鸡肉条嫩滑,蚝味鲜浓。在鸡肉上点缀以少许菇丝,色调和谐。

8.安鸭滑鸡条

为传统冬季菜式。

与“蚝油滑鸡条”相同,另增腊鸭肉克。

1.先将腊鸭蒸熟,冷却后起掉鸭骨,将腊鸭肉切成长6厘米,宽、厚各3毫米的条状,待用。

2.按“蚝油滑鸡条”各步骤顺序操作,只是在炒香蒜、姜、葱、菇丝、鸡条时,也加入已蒸熟的腊鸭条一起炒匀,烹绍酒,再用芡汁勾芡,淋油15克复炒才上碟。

此菜鸡肉嫩滑,腊鸭甘香,佐酒、饭皆可。

9.韭黄鸡丝

为常用热荤,且配料可随季节变通。

净鸡肉克,韭黄克,鸡蛋清5克,香菇15克,姜丝1.5克,蒜泥0.5克,精盐5—10克,味精5克,芝麻油0.5克,绍酒10克,湿淀粉1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耗60克)。

1.鸡肉切成6厘米长,宽、厚各3毫米的中丝,盛中碗中,先用鸡蛋清、后用湿淀粉5克拌匀鸡丝。将韭黄切成长5厘米的段。香菇切丝,待用。

2.把精盐、味精、芝麻油、胡椒粉、湿淀粉调成芡汁。

3.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克,烧至微沸,投入鸡丝泡油1—2分钟至刚熟,用笊篱捞起沥去油。

4.锅内余油倒出,炒锅再放回炉上,下油20克,放入姜丝、蒜泥爆炒至有香味,倒入菇丝、韭黄、鸡丝,烹绍酒。用芡汁勾芡,最后淋油20克炒匀上碟。

炒韭黄火候是关键。过火会发韧;火候不足则呛鼻,适中便爽脆。

此菜黄白相间,清雅悦目。鸡肉鲜嫩,韭黄香浓。夏秋可将韭黄改用芽菜,雅称为“银针鸡丝”,爽口鲜嫩;如变用豌豆苗或蒜苔,可为冬令时菜“豆苗鸡丝”、“蒜苔鸡丝”。

10.榄仁鸡丁

家常菜式,如变通为腰果、核桃、杏仁、花生炒鸡丁或猪肉了,制法与此相同。

净鸡肉克,榄仁克,鸡蛋清5克,葱白1.5克,姜米0.5克,蒜泥0.5克,芝麻油0.5克,绍酒10克,精盐5—10克,味精5克,湿淀粉10克,胡椒粉少量、植物油克。

1.将榄仁用沸水浸泡至能剥去其外衣,再放入沸水锅中。加精盐焯约1分钟,捞起晾干水分。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放入榄仁浸炸至金黄色,捞起备用。

2.将鸡肉片成厚约8毫米的片,用横竖刀刻井字花纹后,再切成约8毫米见方的鸡丁。先用鸡蛋清,后用湿淀粉5克把鸡丁拌匀。

3.把葱白斜切成约3—5厘米长的橄榄核型,成为葱榄。

4.将精盐、味精、麻油、胡椒粉、湿淀粉调成芡汁。

5.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投入鸡丁泡油1—2分钟至刚熟,用笊篱把鸡丁捞起。

6.余油倒出,炒锅再放回炉上,放入葱、姜、蒜、鸡丁,烹绍酒。用芡汁打芡,下榄仁略炒,最后淋油20克上碟即成。

此菜榄仁松酥,鸡丁鲜嫩,酒饭皆适。

11.家乡煎鸭

具乡土风味的冬令传统菜。

光鸭1只(约克),白糖80克,豆豉40克,蒜茸40克,精盐5克,味精3克,姜米5克,绍酒25克,深色酱油25克,八角2粒,植物油克。

1.将鸭宰净、在鸭肚下开约5厘米的膛口、稍为晾干水分。

2.用中火烧热炒锅,倒入植物油50克,然后将豆豉、蒜茸、姜米、八角投入爆香,加精盐、白糖5克,烹绍酒。用锅铲把各味料塞入鸭的肚腔里,用铁针拮好鸭肚膛。

3.把深色酱油均匀地涂抹在鸭身上,然后烧锅放油克,用慢火煎鸭至金黄色,取起盛在碟上。

4.把煎好的鸭子放入蒸笼用中火蒸10—15分钟,将鸭子取出,倒清鸭肚膛内的香料,用碗盛着备用。

5.消毒砧板,将鸭切成块上碟,砌回鸭形,用从鸭肚膛内倒出的原汁淋在鸭上。余下的75克白糖,分两小碟跟上席佐食便成。

香浓绵软,用白糖佐食可免腻口感。若将姜丝、葱丝、青红辣椒丝、沙姜末、芫荽叶略煸炒,用原汁和麻油共调匀淋在鸭上,口味更偏浓郁。

12.豉姜鸭

此菜是肇庆、三水等西北江流域的著名菜式,地方称之为“狗仔鸭”。

光鸭切块件约克,姜克,蒜子25克,陈皮10克,绍酒25克,精盐5—10克,味精5克,酱油15克,蚝油5—10克,麦芽糖10克,糖、胡椒粉少许,植物油适量。

1.用锅烧水,待水微沸投入鸭件,拖净血污后捞起,沥去水分加入麦芽糖10克,酱油5克拌匀。

2.烧锅放入植物油,将拌好的鸭件下油锅慢火炸至金黄色,用碟盛起。

3.姜去皮切成厚件,与蒜子一起爆香,倒入炸过的鸭件爆炒,烹绍酒。加入陈皮、精盐、味精、蚝油、酱油、糖、胡椒粉等,再注入清水(以浸过鸭件为度),旺火烧滚后转入瓦堡焖至绵软,原煲上席。

味香浓郁,肥而不腻。味型与狗肉堡相似,故名。冬春季节,原煲跟上一炉炭火,另配时菜,边滚边吃,更有一番风味。加鲜笋同焖,可变通为夏秋时令菜。

13.子萝鸭片

在姜与菠萝收获的初夏,恰逢早禾鸭上市,造就了这款时令菜。净鸭肉克,净菠萝块克,子姜(嫩姜芽)克,蒜泥0.5克,葱1.5克,红辣椒25克,鸡蛋清10克,精盐15克,味精5克,白糖75克,白醋85克,芝麻油0.5克,绍酒10克,干淀粉15克,湿淀粉15克,植物油克(耗60克)。

1.将鸭肉片成薄片,先用鸡蛋清,后用于淀粉拌匀。

2.菠萝切成3毫米厚的片,辣椒切成小块,子姜去皮切成1毫米厚的薄片,用精盐10克将子姜腌约30分钟后,洗净挤干水分。

3.用碗盛白醋60克,加入白糖50克,放子姜克、辣椒15克一起腌约1小时左右捞起。

4.将余下的白醋、白糖、精盐、味精、麻油、湿淀粉调成芡汁备用。

5.用中火烧热炒锅,倒油克,待油微沸,投入鸭片泡约1分钟用笊篱捞起。

6,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将余下的克子姜片炒干后盛起。放油适量,下蒜、葱,余下的10克辣椒块爆炒至有香味,加入炒干的子姜片、鸭

片,烹绍酒。用荧汁勾芡,再倒入菠萝块、已腌酸的子姜、辣椒,淋油10

克,炒匀上碟便可。

色泽调和;质地爽、脆、鲜、嫩;咸、酸、甜、辣兼之,增食欲。

14.煎酿鸭掌

传统菜品,四季皆宜。

鸭掌12对(约重克),虾茸克,青菜克,精盐5—10克,味精5克,芝麻油0.5克,白糖1.5克,蚝油5克,深色酱油5克,姜10克,广东米酒10克,绍酒5克,干淀粉10克,湿淀粉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耗克)。

1.把姜磨成泥,盛在碗中,倒入米酒一起浸泡,便成姜汁酒。

2.将鸭掌放入沸水锅内滚(氽)约1分钟取出,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10克,烹入姜汁酒,加沸水克、精盐1克,放入鸭掌煨至稍绵软,捞出用干净毛巾吸干水分,把鸭骨脱出。(鸭掌不可煨至太绵软,否则脱骨时难保持原形)。

3.把虾茸挤成24颗丸子(每颗约重15克)。将鸭掌脱骨的一面粘上一层薄薄的干淀粉,然后用一颗虾丸贴上抹平,酿成琵琶形,共酿24只。

4.用旺火烧热炒锅,下油涮锅后把锅端离火口,将鸭掌抹有虾茸的一面向下排贴在锅里,用锅铲压扁。

5.炒锅放回炉上,转用中火煎鸭掌,边煎边加油。约煎炸2分钟后,虾茸呈浅黄色至熟,用笊篱捞起上碟叠成山型。

6.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下青菜,加精盐5克煸炒至熟,淋油10克炒匀,伴在鸭掌四周。

7.洗净炒锅放回炉上,下油15克,烹绍酒,用蚝油、酱油、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湿淀粉调稀勾芡,最后加麻油和植物油20克推匀,淋在鸭掌上即可。

爽滑,鲜香。碧绿的青菜衬托金黄的鸭掌,造型和谐美观。

15.蚝油鸭脚

家庭菜式,冬春佳品。

鸭脚20对(约克),葱条15克,姜片5克,陈皮2.5克,八角1克,精盐40克,味精4克,白糖10克,蚝油15克,芝麻油0.5克,深色酱油45克,绍酒15克,湿淀粉10克,植物油50克。

1.将鸭脚去皮衣和趾甲,用精盐30克擦匀,洗净晾干,用酱油10克涂匀。

2.旺火烧热炒锅,下油15克,放入姜、葱、鸭脚略炒,烹绍酒,加酱油15克,转入用竹箅子垫底的瓦煲,加入蚝油、八角、陈皮、酱油20克,精盐10克,味精3克,白糖5克及适量的水,加盖,用中火堡约70分钟至软烂取出。

3.倒出原汁,去掉姜、葱、八角、陈皮,把鸭脚排放在碗里,入蒸笼蒸热后取出,覆扣在碟上。

4.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15克,加原汁,余下的酱油、白糖、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再加入麻油和花生油推匀,淋在鸭脚上便成。

此菜肉质软滑鲜美,芡汁味浓,蚝香透骨,酒饭皆适。

16.糖醋咕噜肉

广东名菜,四季适宜。

去皮半肥瘦猪肉克,熟鲜笋肉克,去壳鸡蛋30克,辣椒25克,葱段5克,蒜泥0.5克,精盐15克,芝麻油0.5克,白醋克,红糖片克,汾酒7.5克,湿淀粉40克,干淀粉75克,植物油克(耗50克)。

1.用中火烧热炒锅,倒入白醋,下红糖片待溶解后,加入精盐10克调匀成糖醋,备用。

2.将猪肉片成7毫米厚的片,在上面斜着刀轻轻刻上横竖花纹,然后切成2.5厘米宽的条,再斜切成菱形块,每块约重10克。熟笋和辣椒也都切成同样大小的菱形块。

3.肉块用精盐5克,汾酒拌匀,约腌15分钟,加入鸡蛋液和湿淀粉30克拌匀,再粘上干淀粉。

4.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把肉块逐件放入,约炸3分钟端离火口,利用油的余热继续浸炸约2分钟用笊篱捞起。

5.把油锅放回炉上,烧至微沸,将已炸过的肉块和笋块一起下锅,再炸约2分钟呈金黄色至熟,捞起。

6.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投入蒜、辣椒,爆至有香味,加葱、糖醋,烧至微沸,用湿淀粉10克调稀勾芡,随即倒入肉块和笋块拌炒,淋麻油和植物油20克炒匀上碟便成。

色泽金黄,香脆微辣,略带酸甜,开胃可口。17.咸鱼蒸肉饼家庭菜式。

咸鱼肉50克,猪上肉克,精盐2—5克,干淀粉5克,植物油5克,胡椒粉少许。

1.咸鱼肉去掉骨切成小粒,猪肉切成粒一起拌和剁烂成肉茸。

2.把肉茸放在碗内,加入精盐、干淀粉、胡椒粉一起搅拌至肉茸产生粘性,放在碟上摊平成饼状,加入植物油。

3.旺火烧开蒸锅,再放入肉饼,蒸约7分钟端离火口,利用余热焗(ju,密闭加热,使原料自身水分汽化致熟的方法。)3分钟才打开锅盖取出肉饼。

鲜美嫩滑,有浓郁的咸鱼香味,是老少皆宜的佐餐菜。若只是将咸鱼、上肉切片调味蒸熟,便是“咸鱼蒸猪肉”,味道同样鲜美。

18.咸蛋蒸肉饼

家常菜式,四季皆宜。

猪上肉克,咸蛋2个,干淀粉5克,精盐1克,味精0.5克,浅色酱油4克,植物油5克。

1.将肉剁成茸,加入精盐、味精、干淀粉拌挞至有胶。

2.把咸蛋白、油加入肉中拌匀,放在碟上铺开,然后把咸蛋黄压扁放在肉面上。

3.烧沸蒸锅,把肉放入用中火蒸约10分钟至熟取出,淋入酱油便可。

肉嫩滑,蛋黄甘香。

19.白云猪手

传统风味,夏冬皆宜。

猪前后蹄各1只(约克),精盐45—50克,白醋0克,白糖克,五柳料60克。

1.用刀刮去猪蹄毛,去蹄甲,洗净后放入沸水锅内煮约半小时捞起,用清水冲漂约1小时半取出,剖开切块(每块约重25克),再用清水洗净。

2.另换沸水下锅,放入猪蹄块煮约20分钟后捞起,又用清水冲漂约1小时半取出。再换沸水煮约20分钟至稍软烂捞起,冷却待用。

3.放白醋下锅,烧至微沸加入白糖、精盐,溶解后盛在盆中。待糖醋冷却后将猪蹄块放入浸泡6小时,捞起盛碟,撒上五柳料便成。

肉质软中带爽,肥而不腻,是养颜、防血脂高的佳品。

20.鼓汁蒸排骨

传统风味,家常荤菜。

猪排骨克,蒜泥1克,豆鼓泥2.5克,精盐2—5克,味精1.5克,白糖2.5克,酱油7.5克,干淀粉10克,植物油15克。

1.将排骨先切成条,后切成2.5厘米的小块,洗净晾干水份。

2.把豆鼓泥、蒜泥、糖、盐、味精、酱油与排骨一起拌匀,腌约5分钟再拌入干淀粉,盛在碟上。

3.旺火烧开蒸锅,在排骨上淋上油后放入蒸笼,改用中火蒸约15分钟至汁清即熟。

肉鲜美而有鼓、蒜香味。

21.脆皮焗猪肝

是中西合壁的菜式。

猪肝克,虾片15克,姜20克,葱10克,浅色酱油10克,小苏打2.5克,广东米酒10克,芝麻油0.5克,果汁50克(视各人喜好口味而择),绍酒5克,湿淀粉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耗50克)。

1.先取姜10克磨成泥,用米酒浸泡成姜汁酒备用。

2.将猪肝切成3毫米厚的片,把姜、葱拍碎,加入酱油、小苏打、姜汁酒一同与猪肝片拌匀,腌约1小时。

3.烧沸水锅,把腌制过的猪肝片放入滚(氽)至半熟,捞起沥去水。

4.把果汁、麻油、胡椒粉、湿淀粉调成芡汁。

5.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放入虾片,炸至松脆时捞起。随即下猪肝片泡油约1分钟,用笊篱捞起。

6.将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下猪肝,烹绍酒,用芡汁勾芡,淋油15克炒匀上碟,四周放上虾片即成。

色调和谐,肉质爽、嫩、滑,有鲜香果味,是补充铁质的营养佳品。同样可变通为牛、羊肝菜式。

22.滑蛋牛肉

家庭风味,四季适宜。

去壳鸡蛋克,牛肉片克,葱米0.5克,浅色酱油5克,小苏打3克,干淀粉15克,精盐2—5克,味精3克,芝麻油0.5克,植物油克(耗75克),胡椒粉少许。

1.将牛肉切片,放入酱油、小苏打、干淀粉,加清水50克一起拌匀,最后倒入植物油15克,腋制30分钟。

2.将鸡蛋液搅匀,加入味精、精盐、胡椒粉、葱和油25克,一并拌成蛋浆。

3.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再放入牛肉片泡油至熟,用笊篱捞起沥去油后,倒入蛋浆中一起拌匀。

4.余油倒出,将炒锅放回炉上,倒入已拌匀蛋浆的牛肉,边炒边加油15克,炒至熟。最后淋麻油和植物油10克,炒匀,上碟堆成山形便成。

色泽悦目,肉鲜嫩滑,蛋香浓郁。

23.蚝油牛肉

广州名菜,制法简便,历久不衰。

牛肉克,蚝油15克,蒜泥0.5克,姜片2.5克,葱段5克,味精2克,深色酱油5克,浅色酱油6克,小苏打4克,干淀粉15克,湿淀粉5克,绍酒2.5克,芝麻油0.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耗40克)。

1.牛肉切片,用浅色酱油、小苏打、干淀粉加清水50克一起拌匀,最后放入植物油15克,静置30分钟。

2.把蚝油、味精、深色酱油、芝麻油、胡椒粉、湿淀粉调成芡汁。

3.用旺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倒入牛肉片泡油至仅熟,用笊篱捞起。

4.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下蒜、姜、葱爆至有香味,放入牛肉片,烹绍酒,用芡汁勾芡,淋油10克炒匀,迅速盛碟便可。

蚝味鲜浓,肉质软滑。如加入青菜煸炒,菜翠肉红,色泽鲜明。

24.豉汁牛肉

冬春时菜,具祛寒辟湿功效。

牛肉克,蒜茸15克,豆鼓泥15克,葱花15克,辣椒米15克,深色酱油2.5克,浅色酱油10克,小苏打7.5克,干淀粉25克,湿淀粉20克,精盐2—5克,味精3克,芝麻油0.5克,植物油0克(耗50克)。

1.牛肉切片,用浅色酱油、小苏打、干淀粉加清水75克一起拌匀,放入植物油25克,腌约30分钟。

2.深色酱油、精盐、味精、芝麻油、湿淀粉调成芡汁。

3.用旺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倒入牛肉片泡至仅熟,用笊篱捞起。

4.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下蒜茸、豆鼓泥、葱花、辣椒米爆至有香味,倒回牛肉片略炒,用芡汁勾芡,淋油10克炒匀即成。

鼓汁香浓,肉嫩滑微辣,味鲜可口。

25.煎芙蓉蛋

传统风味,冬夏皆宜。

去壳鸡蛋克,叉烧或猪瘦肉25克,熟鲜笋肉克,浸发香菇15克,葱丝10克,精盐5—10克,味精2.5克,芝麻油0.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60克。

1.叉烧或猪瘦肉、鲜笋、香菇均切成60×3×3毫米的中丝。把笋丝放入沸水锅内焊约半分钟捞起,用干净毛巾吸干水分。

2.将鸡蛋液加入精盐、味精、芝麻油搅匀,再放入叉烧或猪瘦肉、笋丝、香菇丝、葱丝拌成鸡蛋液。

3.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25克涮锅,端离火口,用铁勺将鸡蛋料分6份放入锅内。4.将锅放回炉上,边煎边下油15克,煎至金黄色,翻转煎另一面,再下油15克,也煎至金黄色。最后下油5克,慢火复煎两面至熟,便可上碟造型。碟底放3块,中层放2块,顶端放1块成宝塔状。

此菜色泽金黄,外焦香,内松软,笋爽脆,酒饭皆可。

26.滑蛋虾仁

家庭菜式,四季适宜。

虾仁克,去壳鸡蛋克,葱米10克,精盐5—7克,味精3—5克,干淀粉3克,小苏打0.7克,芝麻油0.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耗克)。

1.将鲜虾仁洗净,用毛巾吸干水分。把鸡蛋清10克,味精2.5克,精盐2.5克,干淀粉、小苏打一并放在碗中搅成糊状,再加入已吸干水分的鲜虾仁搅匀,放入冰箱腌2小时取出。

2.将余下的鸡蛋液加入精盐、味精、葱米、芝麻油、胡椒粉、植物油50克搅拌成蛋浆。

3.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放入虾仁泡油约半分钟,用笊篱捞起,倒入蛋浆一道拌成鸡蛋料。

4.余油倒出,炒锅放回炉上,下油10克,倒入鸡蛋料,边炒边加油20克,炒至刚凝结便上碟。

色泽浅黄,质地软滑,嫩中带爽。若减去葱米,在锅中摊成直径约16厘米的圆饼,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便成“蛋煎虾饼”。

27.金针煀鱼

家庭菜式,四季适宜。

鲩鱼(草鱼)1条(约克),干黄花菜克,姜75克,酱油10克,绍酒25克,精盐5克,味精0.5克,胡椒粉1克,芝麻油0.5克,湿淀粉75克,植物油克。

1.先将黄花菜浸发好,洗净剪去蒂,再将姜剁成碎粒。

2.慢火烧热炒锅,下油80克,把宰净的鲩鱼原条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色。烹入绍酒,加姜、黄花菜、精盐、味精、酱油和适量的水,盖上锅盖,用中火■至熟,上碟。

3.洗净炒锅,下油20克,将湿淀粉、芝麻油、胡椒粉和匀烹成荧汁,淋在鱼上便成。

黄花菜清香,鱼肉鲜嫩,色泽和谐。

28.桂侯蒸鲩鱼

传统风味,冬春为宜。

宰净鲩鱼(草鱼)1条(约克),肥肉75克,豆鼓50克,精盐2—5克,味精2.5克,酱油1.5克,白糖10克,蒜茸10克,芝麻油0.5克,胡椒粉、陈皮未各少许,芜要适量,植物油40克。

1.洗净鲩鱼,抹干水分,用少许精盐擦匀鱼身。

2.将肥肉剁为米粒状,盛在碗里,放入豆鼓、蒜茸、精盐、味精、酱油、白糖、麻油、胡椒粉、陈皮未共调匀涂在鱼身内外,放在碟上。

3.旺火烧沸蒸锅,把鱼放进蒸约7分钟,熄火后利用余温焗3分钟,取出。

4.把芫荽伴在鱼旁,烧热炒锅,下油烧沸,淋在鱼上便可。

肥肉甘,鱼肉鲜,鼓蒜香浓。

29.五柳鲩鱼

家庭菜式,夏令佳品。

宰净鲩鱼(草鱼)1条(约克),五柳料克,葱丝25克,青红辣椒丝15克,蒜泥1克,精盐30克,白醋克,红糖片克,芝麻油0.5克,湿淀粉15克,胡椒粉少许,植物油克。

1.用中火烧热炒锅,下白醋烧至沸,放入红糖片,溶解后加入精盐10克,成糖醋备用。

2.五柳料(酱料店有售)切成细丝备用。

3.用旺火烧热炒锅,下沸水0克,加入精盐,溶解后放入鲩鱼,烧沸时端离火口,加盖浸鱼约10分钟;再将炒锅端回炉上,烧至水微沸时,又端离火口浸鱼约5分钟至熟(用筷子能插入鱼骨为度)。把鱼捞出沥去水上碟,撒上胡椒粉、葱丝。

4.把水倒掉,炒锅放回炉上,旺火烧热,下油75克,烧沸后取出40克淋在鱼上面。接着放入蒜、辣椒、糖醋、五柳料,烧至微沸,将湿淀粉调稀勾芡,加入芝麻油和植物油推匀,淋在鱼上便成。

肉质细腻嫩滑,酸中带辣,色泽鲜艳。

30.豉梅蒸鱼

传统风味,冬夏皆宜。

宰净鱼克,精盐5克,味精2.5克,白糖15克,姜米5克,蒜茸10克,豆鼓泥15克,酱油10克,去核酸梅50克,干淀粉15克,植物油25克。

1,将宰净的鱼用刀横切成厚件,用精盐、味精、白糖、姜米、酸悔(抓烂)、酱油、干淀粉、植物油共调匀,把鱼放入拌匀,排在碟中。

2.旺火烧沸蒸锅,放入

鱼蒸约7分钟,熄火后利用余温惆3分钟才取出。

鱼肉鲜美,味酸甜,开胃可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