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一年的它又出续集,请备好纸巾

秋天的况味既在色,也在食。

野外枝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色泽美感,餐桌上“野稻乍肥思簖蟹”的应季食材,以及“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中秋佳节。

仿佛都在告诉你,这是秋天了。

常做饭、逛菜场的人,总比旁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换季了,菜摊子上瓜果、蔬菜也会跟着悄悄地变一变。

秋日食材丰富,时光却很短暂,只有吃过当季的鲜蔬瓜果,秋天才算没白过。

据科学家估算,早在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水果,它们先于人类来到地球。当人类与水果初次相遇,唇齿间的独特感受注定了人类与水果往后的缘分。

于是,便有了对“水果”的立传著书——

《水果传》

《水果传》第一季播出后,好评如潮,让人惊叹这个迷人的水果世界。

豆瓣评分至今稳居8.7,B站评分更是高达9.7。

不仅如此,它还获得了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入围作品奖”,并被中央档案馆评为“年度收藏作品”。

如今,原班人马带来了同样惊喜的《水果传》第二季。

光是片头的几个转场,就已让人欲罢不能。

看过第一季的人都知道,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还是那么好看(chi)。

见惯了寻常水果,不免会对世界各地稀奇古怪的水果有无限的好奇心。

比如,盛产水果的热带雨林。

从8月初开始,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浓烟和大火一直笼罩着,曾经的“地球之肺”变得满目疮痍。

看似与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实际上,这里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尤其是当地居民。

《水果传2》中出场的第一个水果巴西莓,就来自这里。

巴西莓属于棕榈果实,一年结果3次,每株都能结出多达颗果实。

但是,一颗直径7至10毫米的巴西莓,可食用的果肉仅仅只有1毫米。

虽然巴西莓的果肉很小,但是它富含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性是蓝莓的20倍。

因为销售买卖,能够带来持续的收入,再加上它们也可以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巴西莓成为当地人最喜欢水果的不二之选。

虽然喜欢,但是采摘并不容易,因为巴西莓生长在20米高的树冠下,这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这无疑增加了采摘的难度。

为了摘到巴西莓,聪明的亚马逊人将巴西莓的大片叶子摘下来,用2至3片拧成一股“脚扎子”,作为攀爬的工具,便可以在树上轻松爬行。

在亚马逊人的心中,饭桌上不能没有巴西莓,它与任何食物都是绝配。

采摘的巴西莓,放入瓷缸泡软,搓下果肉,再用网筛剔除果核,便可制作出新鲜的巴西莓果酱。

香甜的果汁中带有淡淡的坚果香;再加上一点木薯粉,既可以增加饱腹感,又营养健康。

无论是直接吃还是当佐料,都相当美味。

如果说巴西莓是亚马逊河口的“生命之果”。

那么生长在芬兰的云莓,便成为了极地水果的绝对C位。

有“千湖之国”之称的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这里曾是自杀率位居发达国家第二,如今已连续两年在《年世界幸福报告》中夺冠,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不过,这里的气候对热带水果极不友好,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却意外地造福了云莓这种充满神性的小精灵。

它属于树莓、黑莓的远方亲戚,都属于蔷薇科。

它生长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原始深林里,性情高冷,难以人工栽培,是上天的恩赐。

在水果种类非常有限的北极地区,云莓历来是北极原住民的维生素来源之一,被誉为是拉普兰的黄金。

只要食用75克,就可满足一天的维生素C需求量。

云莓是一种匍匐草本植物,生性谦卑,隐匿在杂草之中。每根茎上只结一颗果实,只有耐心寻找,才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夕阳会给成熟的云莓镀上最后一道金,颜色鲜亮,色彩迷人。采摘时要十分小心,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洒落一地。

娇嫩多汁,吹弹可破的云莓,果肉里含有大量的天然防腐剂,芬兰人为了留住这人间美味,把它做成云莓果酱。

搭配芬兰特有的芝士奶酪,一份地道的芬兰美食即刻诞生。

即便在漫长又冷冽的严冬,也能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午夜阳光的深情馈赠。

不但为人们带来唇齿间的慰藉,也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夏天的企盼。

北极圈的夏日白驹过隙,而亚洲的阳光正慷慨大方,云莓落幕,中国岭南的杨桃正耀眼夺目。

这是一枚像星星般形状的果实。

杨桃的子房生长在花托之上,果实完全由子房发育而成,随着甜味的积累,果实也逐渐染上阳光的金黄。

我们看到市面上的杨桃,大都为青色,但实际上,杨桃在变成金黄色时才算成熟。

成熟后的杨桃,质地非常柔软,运输极为困难。所以产地之外的人们,很难真正品尝到杨桃的美味。

切片后的杨桃撒上粗粒海盐,那紧绷的细胞壁,在唇齿间被打开,甘甜的汁水汹涌而出,绽放出一种混合了洋梨和莲雾的独特清甜。

杨桃直接吃就已经十分美味,做成啤酒更是一绝。

古斯啤酒,是世界上少数带有咸味的啤酒之一,酸味也十分突出,与杨桃搭配在一起,竟与童年时杨桃蘸盐和酸梅粉的鲜甜口感不谋而合。

就像纪录片中所说的:“这枚闪亮的果实,宛如一支纯真而动人的歌谣,清唱着夏日里酸酸甜甜的童年时光。”

同样引人遐想的,还有那生长在沙漠的仙人掌果。

印度的菠萝蜜。

巴厘岛的腰果。

如此看来,《水果传》已然成为一部“性感水果的百科全书”,一场水果的饕餮盛宴,时刻挑战着观看者的味蕾。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曾说:“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

摄制组为了拍摄好这部纪录片,将脚步踏遍了亚洲、欧洲、大洋洲,更首次到达了巴西神秘雨林部落,以及肯尼亚的非洲土著部落。

同时还动用了多种拍摄手法。

4K超清设备,清晰地拍摄放大水果的每一寸表层果皮;

微距摄影,将水果的纹理、果肉,甚至是毛孔都一一收入镜头,将色彩斑斓的水果色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高速摄影,圆满地捕捉到水果瞬间炸裂的最美动态;

动画模拟人物,鞭辟入里的解说,让水果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儿一一呈现;

再加上延时摄影、航拍等,各种镜头交相辉映,由里及外展示出水果难以言喻的美。

最终,我们才能在银幕前品到四十余种水果缤纷多彩的姿态,以及它们不为人知的奇趣故事。

据《穿越时空的我》一集的导演透露,摄影师给巴西当地居民表演了一套武术后,双方才得以建立信任关系;

唯一的一台无人机在茂盛的雨林里遭遇惊险事故,好在最后顺利拍到了理想的画面……

遗憾的是,越是珍奇美妙的事物,越是脆弱。就像亚马逊的一场大火,极有可能轻松毁掉一种土生土长的水果。

那有什么比物种灭绝的速度还要快?

那就是人类遗忘的速度,亦或者说,有些物种还未被人知晓,就已经灭绝。

前不久,《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关于“年,香蕉或许将完全消失”的报道。

英国一所大学在对27个香蕉生产国的香蕉产量研究之后发现: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香蕉产量每年都在减少,印度、巴西可能还会出现短缺断货的现象。

而借着《水果传》里奇异又稀罕的物种,我们也见证了水果、人类与大自然的三角关系。

正如制片人王依骊所说:

“《水果传》第二季不仅将呈上一场色彩斑斓、汁水四溅的视觉盛宴,还将把水果世界的大门真正打开,让人们感受到水果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读懂大自然的神秘馈赠,领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层意义。”

小水果,大格局。以信仰为始,以爱恋传递,落脚于中国人世代传承的生命观。

《水果传》系列的厚度,如若只用“美食”二字界定,短浅了些。

把时间的河流拉长,不是为看它的方向,它的终点。

千万年之后,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不应该只是一部冰冷的纪录片,更应该是活生生的每个物种的存在。

他们能如我们一样,手里拿着,嘴里咀嚼着,感叹着这个世界的丰富和奇妙:

“这集《水果传》真好看,明天买来尝尝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