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篇文章,我们分别了解了汉地佛教建筑和藏传佛教建筑,关于佛教三大支系,只剩下南传佛教。
01什么是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又叫做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佛教。
南传,说的是这一分支佛教传播的路径,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传至东南亚各国及我国云南地区。
蓝色箭头为南传佛教传播路径
上座部,是相对于“大众部”来讲。佛陀圆寂一百年后,佛教徒因对佛教教义的分歧形成两大教派,上座部佛教依旧沿袭着佛陀在世时乞食化缘、严持戒律的行为规范,以释迦摩尼为师,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修成金身阿罗汉,被称为小乘佛教。
泰国大皇宫玉佛寺
而大众部佛教,以人人经过修行都可以成佛,主张以大慈悲的佛法普度众生,称为大乘佛教。在教义方面,大乘佛教主张具体环境具体分析,以传统佛教为基本发展出很多新的佛典,而小乘佛教,只认《经、律、论》三藏经。
巴利语佛教,是相对于汉语、藏语来讲。巴利语与梵语十分接近,所以便于佛法的直接传播。南传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由阿育王从印度南传斯里兰卡、东南亚。
泰国学生暑假剃发出家
南传佛教在很多地区的传播一方面是被统治者利用来加强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在南传佛教地区,男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出家做沙弥,以此来为父母求得福报。并且南传佛教对于出家的时间并没有严格限制,少则7天,多则两三年,泰国的很多学生会在暑假剃发为僧,到开学季再还俗。
在寺院做沙弥期间必不可少的会学习到本民俗的文化和佛教教义,在还俗成家之后,会将在做沙弥时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原则带入世俗的生活中,在南传佛教分布的地区往往是全民信教。
02南传佛教的建筑特点
南传佛教以自我修行为中心,使得它的建筑没有大众部佛教那种供万人敬仰朝拜的宏伟殿堂和精心规划的寺庙布局。
南传佛教的建筑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但分布很广,在分布广泛的东南亚地区,几乎村村都有寺庙,便于信众在家门口修行。历史记载,阿育王在同一印度次大陆时,修建了座佛舍利塔;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云南地区的南传佛教寺庙就有余座,达到了一村一寺的分布密度。
南传佛教寺院平面配置图
南传佛教佛寺没有严格的对称中心要求,也没有统一的形制。一般有佛殿、经堂、僧舍、鼓房和佛塔等基本建筑组成,在建筑等级上主要分为三级:总佛寺、中心佛寺和基层佛寺。中心佛寺及以上等级的佛寺才会另社藏经阁和戒堂。
泰国郑王塔
一般作为旅游景点游览的南传佛寺,从外观看也只是一殿、一塔比较突出。这两点是南传佛教建筑的精华所在。
南传佛教的佛殿,都有着庞大陡峭、多段举折、重檐歇山顶,这样的设计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多雨气候有关。建筑外观装饰考究,色彩丰富,与汉地佛教相比更加的世俗化、更贴近大众审美。
南传佛教的佛塔,外观非常华丽,多为金色或纯白色,与汉地佛塔相比较,往往具有更加高耸的基座和塔刹,塔身多为倒钟式,在塔身和塔刹中还增加了与当地文化、物产有关的装饰物(圆环、菠萝蜜片等)。
南传佛教大殿只供奉释迦摩尼像
在殿内佛像供奉上,南传佛教的大殿往往只有一尊释迦摩尼像,没有其他佛像。
四面佛不是佛
在泰国一些佛龛,供奉有“四面佛”,四面佛其实是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创造者梵天,因掌握人间荣华富贵,四面玲珑,样貌又酷似佛陀,被人们误认为是佛,其实应该称作“四面神”。
03与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对比
看过最近的三篇文章,我相信你已经能很轻松的区分三种佛教建筑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三种佛教的建筑特点。
汉地佛教寺院
汉地佛教:从石窟到寺院,讲究中心对称等规制,特别是在寺院的布局上,从佛塔为中心发展到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寺院位置大多远离世俗。
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金色屋顶,红白砖墙,历史上佛教首领涉及政治,建筑规模最为宏大,一座寺院往往是当地历史上的政治中心。
南传佛教:布局简单,大多一殿一塔,红顶金墙,造型无所不用其极。寺院位置往往贴近市井之地。
文章我们将了解不同佛教派系的佛塔都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