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一个多月前,在《保护全红婵》一文中,我们谈到了全红婵是如何成为全红婵的,谈到了跳水的运动规律和残酷,谈到了一代代跳水运动员的命运,谈到了全红婵未来将会面临什么,而在这所有问题的最后,我们决定给两位教练——郭艺和何威仪留出一定的篇幅,让他们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
在这篇手记中,我们决定再次讲述竞技体育中,那些教练的故事。因为,我们认为,有关竞技体育的故事,不应该也不能只局限于竞技,它应该关乎人,关乎个体的命运和情感,关乎个体与个体之间那种复杂又迷人的关系。
文|吕蓓卡
编辑|金石
1
接到全红婵的这个选题后,我先去到了她的家乡——由于种种原因,这是一篇无法采访到主角的报道,我能做的就是找到最了解她,最接近她的人,去解答关于她的问题。和很多人一样,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她的父母,并在第一时间去到了她的家里。
但在她的家里,几乎已经找不到她生活过的痕迹。她家的院子里有两棵菠萝蜜树,但她父亲说,她并不喜欢吃菠萝蜜,他也是通过采访视频才知道,全红婵喜欢吃的是辣条。当时,网络上到处是对全红婵的讨论和解读,他父亲和哥哥因为涌来的人群已经疲惫不堪,对于全红婵的家人来说,起码在那一刻,困扰已经超过了开心。奥运夺冠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太宏大了。
这是热点事件中经常会出现的状况:当核心人物早已处于一种过载的状况时,转换思路和方向就变得十分必要。
除了父母,还有谁是真正了解全红婵的人?教练是显而易见的答案,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个7岁就离开父母去体校学跳水、一年只能回一两次家的孩子来说,教练可能是比父母更了解她的人。此外,教练们对于跳水这项运动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预见全红婵在未来将要面临的关卡。
我去了全红婵的体校。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位湛江当地的体育记者,其中一位名叫周湛扬,我们聊到了他长期在当地基层体校采访的经历。湛江有很浓厚的体育文化,不仅是跳水,还有足球。周湛扬说,他看着这些从小被送进体校的孩子一点点长大,看到他们的成长,也看到他们在成长中的缺失,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当地,很多被送进体校的孩子家境都不算好,他们的家长大多还在忙于应付生存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日常依靠的,只有教练,教练不仅要教运动技能,还要教做人。
虽然职业是记者,但周湛扬一直有一个做老师的心愿,还去考过教师资格证,因此,他也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