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岗植梅可追溯到南宋,清嘉庆文献有载:‘罗冈看梅之盛,甲于天下’。”“菠萝蜜最早是自广州进入。南朝萧梁时期,波罗国(今印度)使臣达奚司空携菠萝蜜种入华,将其植于今南海神庙处”……
3月31日,“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第三期之“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在黄埔区委党校报告厅开讲。活动现场,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赵飞化身“讲古人”侃侃而谈,展示黄埔区灿烂丰富的农耕文明,挖掘背后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同时为现场观众分析埋藏于农耕土壤中潜在的发展密码。“黄埔故事”中关于农耕文明发展的篇章,在讲古人精彩纷呈的讲述中徐徐展开。
“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第三期开讲。
据悉,“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是黄埔区今年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于1月24日正式启动。该品牌组织一批史志专家组建专业的“讲古人”队伍,阐释推广广州市、黄埔区优秀传统文化,激活群众文化记忆,延续黄埔历史文脉,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黄埔农耕文化历史悠长
“黄埔区特色农耕文化主要体现在农耕遗址遗迹、古树名木、名优农产、农耕民俗等方面。”当天活动现场,通过一系列图片,辅以相关典故和故事解说,赵飞向观众展示了黄埔区丰富的农耕文明。
据了解,黄埔区地貌类型多样,兼有水乡与丘陵山地,自古农业物产丰饶,造就了历史悠长的农耕文化。据赵飞介绍,宋代至上世纪90年代,黄埔城郊农业、商品农业特色明显,果木业繁盛。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历史记载中黄埔的农耕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波罗诞、萝岗赏梅等,很早就成了黄埔的文化名片”。
赵飞分享了近期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年3月,考古专家论文《华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农人:来自广东甘草岭遗址的植物考古学证据》证实,甘草岭遗址(位于黄埔区新龙镇)发现了距今—年前的水稻和小米,其中小米是目前岭南遗址中发现的最早的旱作遗存,由此提供了广东地区的石峡文化时期明确的粟作遗存证据。“小米的起源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小米理应是人工栽培,而不是野生的。这个考古成果,为黄埔,乃至珠三角的农耕历史之悠久提供了重要证据。”赵飞表示。
“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也是黄埔区的一大特点。”赵飞表示,根据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信息,广州市的古树(树龄超过年)、名木和古树群合计数量位居全省第2名。全市范围内,以黄埔区数量最多,超过株(处)。广州市现有古树群56个,当中黄埔区占27个,其中黄埔区萝岗一带古树群最为集中。据学者调查,黄埔区现有34处风水林,数量在广州市各区中位列第3。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化发掘
讲古人深入浅出的叙述,让现场观众对黄埔农耕文明有了更多了解。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近几年,黄埔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赵飞表示,在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
“我们可以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作为抓手,深入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赵飞建议,黄埔区接下来可重点保护和发掘两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第一项是洋田野生稻保护区。作为广州市唯一永久性野生稻自然保护区,洋田野生稻保护区中的洋田野生稻至今有年以上历史,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资源。赵飞建议,可把洋田野生稻保护区、茶岭遗址和甘草岭遗址考古发现加以整合,并与增城区合作,共同推进广州丝苗米复合栽培系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第二项是黄埔山地果木复合栽培系统。赵飞建议,可以萝岗一带为中心,以此地的荔枝、青梅、甜橙、橄榄、乌榄、板栗、菠萝等为重点对象,深度发掘地方特色果木业的生产智慧,将古树、传统种质资源、农业景观、生态农业模式、端午午时茶、荔枝文化节、龙舟会景等纳入该农业生产系统加以保护利用。
培育农耕文化传承的“领头雁”
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历史悠久。数千年农业社会造就的农耕文化是文化的根与魂。在赵飞看来,农耕文化需要得到保护、传承与弘扬。“传承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能够实现多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它的非使用价值,即精神文化层面的意义,让后世子孙也能享用这笔精神财富。”
在具体的保护发展措施方面,他建议,在城市建设区,可采用“农耕文化+公园”的模式,在适度保留古树、农耕遗迹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元素的同时,充分发掘它们的生态、生活功能,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应当加大农耕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发掘力度,如甜橙、荔枝、青梅、霸王花等特色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加工技艺。另外,要培育农耕文化传承的“领头雁”,组织评选一批乡土文化专家。最后,要继续提升香雪节、荔枝节、龙舟会景等农耕节庆的影响力,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展现黄埔农耕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古树保护及利用方面,赵飞认为,农文旅融合是古树价值提升的主要手段。要继续发掘古树的旅游休闲、乡土教育功能,重点加强古树群的绿道、游径、解说系统建设。同时,继续培育“百年荔枝”品牌。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古树公园新的管理模式。“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给后人留下财富是最重要的。”他建议,林业部门在制定古树管理规章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果树类古树的特殊性,其管理措施不能等同于绿化树木。
采写:南都莫郅骅焦婵娟、李丰
图片:提供
作者/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