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的区别,早就是热门话题,谁叫它好吃呢。一般来说,从叶子和果形,果刺,口感都是有差别的。不过这也是今天非重点话题,咱们看一张图一带而过吧。
今天要聊聊二者名字的由来,这也是好东西的趣闻,不妨一起看看。菠萝。这家伙有个奇特的英文名pineapple。这不是带刺苹果的意思嘛?话说我们还要感谢一个人,航海家哥伦布。就是这位哥大爷,二次航海时,在南美洲瓜德罗普岛第一次发现了它。
哥大爷没有抵挡诱惑,第一次吃掉了它。然后叫船员正儿八经记了下来,“它长得很奇怪,就像一个大号的松塔,果肉香甜像苹果。”于是这个简单粗暴的名字“刺苹果”,被逮到了欧洲,从此冠冕堂皇载入了人类食谱中。这个刺苹果名字,不是我们凤梨的名字吗?台湾省人们不干了。没错,不但汉语有争议,英文同样在争议。
pineapple到底是菠萝还是凤梨归属?事实上谁都争不过谁,姑且共存吧。英文的讲完了,我们就看汉语称呼的来由。先说说菠萝。这个名字最早和佛教有关。你是不是想到了佛祖的螺髻(满头包)呢?是啊,外形何其相似。那怎么又叫菠萝呢?
这排列的好整齐啊!佛教教义最重要的是解脱,也就是“到彼岸”,但还包括更复杂的含义,比如修到彼岸的方法,智慧,拣择等等复杂的含义。依照唐玄奘大师“五不翻”的原则,就直接用音译“波罗”。
原来如此。二者真像,而且还有美好的含义,那么就叫波罗吧。再经过发展变化,汉语词汇越来越多,人们为了区别,加上草字头,于是就变成了今天的“菠萝”。凤梨怎么来的呢?这个名字的演变,包括潮汕、客家和传统文化。约十六世纪,菠萝的无刺品种,随船队来到了澳门,另一种说法是广东,然后经过福建等地,世纪末传入了台湾。
其中,闽语言称它为王梨,粤语称为番梨,客家话叫菠萝,也有叫番菠萝蜜者。传到了台湾后,当地文人觉得这个果子有些意思,叶叶簇生犹如凤尾,想起《尚书》吉祥象征的词语“有凤来仪”的简化“凤来”来称呼它。切开后,果实有轴似梨,加上台湾多讲闽南话,梨、来同音,为了简便和介绍容易,于是干脆叫凤梨。这样,音意形就得到了高度统一,看来宝岛的人们还是很聪明的哦。
最后说,无论是菠萝还是凤梨,如同其同属,大陆宝岛一衣带水,同样相思相望。佛头的菠萝是文化传承,有凤来仪的凤梨也是文化渊源,何曾因为外形不同而陌路过呢?过去不曾,现在不曾,未来一样两心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