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陈成文(右)与村民交流,了解农作物种植情况。记者李忠摄
年9月,凭着一份党员的初心,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国土执法组副组长陈成文毫不犹豫接受组织安排,担任顺德乐从镇驻雷州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常年扎根雷州。4年多来,他主动融入当地扶贫一线,结合当地实际,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造血”脱贫致富,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初心如磐“孺子牛”
自年5月起,由顺德区乐从镇人民政府牵头,会同8个区属协作单位对口帮扶雷州市北和镇和乌石镇共9个省定贫困村。年9月,乐从镇驻雷州扶贫工作组人员调整,陈成文接过“接力棒”,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陈成文自小在雷州农村长大,对农村环境比较熟悉,重回这片故土,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心里一直在想:能为贫困户带来什么?村民能接受吗?开展工作会顺利吗?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陈成文深知扶贫任务的艰巨性。他认为,扶贫工作要干出成效,就要真正通过踩田坎、走实地,才能察实情、扶真贫。虽然在工作组工作,但他经常奔忙在贫困户家中,把每个乡村当作自己的家,把每个贫困户当作自己的家人,用心用情、无微不至。在群众眼中,他就像“孺子牛”。
陈成文对于雷州这片红土地上的贫穷感同身受。在指导各村开展扶贫项目时,他的聚焦点是民之所需、民之所求。走马上人之初,他提出为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项目,希望用元人来保障一年的人身安全。
年,北和镇新家村一贫困户发生突发意外,陈成文立即联系保险公司和指导驻村工作队开展理赔手续,帮助贫困户获得10万元赔偿金。盐庭村一贫困户一家四口发生交通事故受重伤,获悉情况后,他立即指导驻村工作队在获取保险赔偿的同时,还利用扶贫资金开展临时救助,为他们补助1万元,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正是依靠这种“踩田坎、走实地、察实情、扶真贫”的工作态度,陈成文及时掌握了当地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帮扶,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为接下来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勇于探路“拓荒牛”
经过前期细致的摸底调查,陈成文找到了制约当地脱贫的三大瓶颈:基础设施薄弱、扶贫产业缺乏、农产品滞销。面对这些“窘境”,陈成文跟工作组成员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探索精准扶贫的模式和方法。
“一个贫困村,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那么我们的脱贫成效将难以巩固,我们的村民也难以致富奔小康。”在陈成文看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产业?这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具体落实运作中困难较大的问题。
在驻村工作队长、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陈成文坚定了打造特色项目之路,协调引进当地龙头企业,建设亩北和镇新家种植产业基地。特别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争取到多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仅用3个月时间就通水通电。此外,工作组还建立新家村海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南边黄村青枣种植及枣地鸡养殖示范基地、乌石镇芒果及榴莲菠萝蜜种植产业基地等,推动种植和养殖产业综合发展,同时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提高他们收入。
针对当地中老、妇女人群不愿离乡就业的习惯,陈成文协助工作组专门设定工种就业扶贫方案:一是种植产业基地合同条款指定提供岗位,就业人数达到人次(包括散工)。二是财政、集体资金聘请人员指定贫困劳动力岗位,比如保洁员、治安员,只有贫困户条件适合的一定聘请贫困人员就业,就业人数达40人。三是转移性就业,利用珠三角企业发展优势发动贫困户转移性就业,就业人数达多人。
“提高贫困户技能素质,为他们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成文说,工作组加强培训,并主动与企业对接,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推荐学员就业,鼓励学员创业,让“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帮扶模式在雷州开花结果。
勤勤恳恳“老黄牛”
陈成文明白农民子弟唯有读书才有更好的出路,也明白村民唯有改变思想方能有更好的发展。扶贫先扶智,这是推动教育扶贫总导向,也是他努力的一个方向。
为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