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百色的田东县,芒果迎来大丰收,沾着晨露的各色芒果摆满了集市,甜蜜的香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奔赴这里。
其中有一位味觉敏锐的水果猎人,闭着眼睛尝一小口,他就能准确分辨出桂七芒、台芒、澳芒、红象牙等6种芒果的区别。
他是杨晓洋,水果科普作家,国内对水果理解最透彻的人之一。33岁,已尝过上千种水果,见过3万多种植物,约占全世界物种的十分之一。
10月22日,以他为名的微综艺纪录片《出发吧水果猎人》第二季上线,全网粉丝逾万的他,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中国水果的认知之旅。
非科班出身的杨晓洋,曾是一名工程师,后来辞职去当水果猎人,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从事过植物引种保育工作,还在中国自然标本馆,给东南亚植物取了多个中文名。
他是如何成为专业的植物学者和水果猎人的?短短2年间,他又是怎么做到“百度第一知识网红”的?一起来看看杨晓洋的故事。
与植物结缘的工程师
杨晓洋出生在河南农村,从小就像挖宝藏一样观察着各种植物。
大学时他拿了全额奖学金去新加坡留学,原本想报读植物学专业,但由于家人反对,他只好去学精密制造工程。
杨晓洋在新加坡植物园标本馆研究东南亚植物资料
在这座“花园城市”,他仍对植物非常痴迷,惊奇于植物甚至比研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更加精密。
当同龄人在谈恋爱和旅游的时候,他天天泡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他试着“含泪把植物戒掉”,但最后还是在植物和恋爱之间选择了前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晓洋自学植物分类,在百度知道上做植物科普,业余拍摄的植物照片有30多万张,能自己初步鉴定出来的物种多达多种。
尸香魔芋
转折发生在年。
印尼爆发“烧芭运动”,为开荒种地而烧毁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邻国新加坡也因此遭遇严重的烟霾污染。
当时杨晓洋正在新加坡从事工程师,这件事让他痛心疾首,有多少稀有物种还未被发现就灭绝了,他想着一定要为植物做点什么。
于是,世界上少了一名工程师,多了一名水果猎人。
裸辞半年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聘请他回国做东南亚的植物保育研究。兜兜转转,杨晓洋终于将爱好上升成了责任。
“水果猎人”的身份转变也发生在这一年。一本游记《水果猎人》击中了他,他发现原来水果还可以这么“玩”,去世界各地猎寻珍奇异果真是太有趣了。
在他眼中,水果是植物的语言,没有哪一种语言比水果更甜蜜。
跟着水果去流浪的科普达人
当一名水果猎人是怎样的体验?
杨晓洋每年平均要花费50万元在猎寻水果上,行迹遍布东南亚,品尝过上千种水果。
从拇指大小的樱桃山竹、到形似天马流星锤的水椰子,从吃了后流汗放屁都有香气的香波果、到满树老茎结果的红锥木奶果,猎寻路上,他觉得自己像流浪汉,一边幸运地接受大自然的赏赐,一边经历着意想不到的艰辛。
水椰子
根据猎寻清单,杨晓洋会踩着时间去当地的水果市场探索,但更吸引他的还是野外的热带雨林。
雨林中危机四伏。他曾差点踩到三米长的蟒蛇和“全世界最大的鳄鱼”湾鳄,还遇到过马来熊、苏门答腊虎、云豹。
但凭借多年的知识积累和钻林子的经验,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印尼爪哇岛的热带雨林里,几经波折,他终于找到了神奇的香波果,吃完后整个人感觉轻飘飘的。
香波果
有时运气好,树上的猴子会丢给他一个白肉的菠萝蜜,跟着松鼠还能捡漏金光果。
金光果
年,杨晓洋将猎寻东南亚水果的经历出版成书,希望让更多人读懂植物的语言。
“我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混泥土里面,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无形之中也会剥夺了人和自然沟通的权利和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
他发现大众缺乏对水果的正确认知,往往只停留在水果店的科普水平上。比如他曾认为榴莲是臭的,去了东南亚才发现自己错了,不是水果不好吃,只是自己没吃过真正好吃的。
因此,他愿意成为“世界华人的一双眼睛”,通过无差别科普,将水果世界里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提高大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在科普1.0阶段,作为内容创作新人,他发了一些少见的、好玩的植物水果,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