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人为何把波罗叫做凤梨,完全是h

菠萝,英语叫pineapple,是一种常见的普通的热带水果。可是中国台湾人为何把波罗叫做凤梨呢?这完全是因为h、f读音不分的结果。其实菠萝和凤梨是同一种水果。

菠萝原产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一带干燥的热带山地,不过目前已经找不到野生的菠萝了。公元年传播到南美洲北部和中美洲。16世纪末传播到中国南部热带地区。目前种植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台湾省、福建省、海南省和广西。

佛教里的波罗蜜多

为什么中文要把pineapple翻译成菠萝呢?

波罗蜜多是梵语Paramita的译音,意思是度”,即达彼岸。佛教本是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并中国化了的大宗教。后多”字省略,叫做波罗蜜。

佛教塑像中,很多佛像、菩萨像头部有螺髻,按照佛教说法,这不是头发,而是肉髻。大家去寺庙看一下就知道它的形状了。著名乐山大佛像,大足石刻佛像等等也是这样的形象。而菠萝果实的外壳有许多六角形刺结瘤或日果刺,即小花的残留,很像佛像的螺髻。所以中国人就形象地把pineapple翻译成波罗。

佛像

另外,印度也有一种水果叫做菠萝蜜(或波罗密、波罗蜜),早在唐朝就从东南亚传入中国。这也是一种热带水果,今又叫木菠萝、树菠萝、天波罗等。指称果树的波罗密后又因其果实又大(如冬瓜大),又甜,便称为波罗蜜。于是人们自然把pineapple也叫做波罗蜜,后来简称波罗。

美洲菠萝初传入时,与由印度、东南亚传入的菠萝蜜有些混淆。事实上,两种热带水果差异极大,久而久之,大家用不同的名字区别它们。一个叫做菠萝蜜、另一个叫做菠萝。

清乾隆年间的李调元在《南越笔记》卷十三中说:“粤中凡村居路旁多植山波罗,横梗如拳,叶多刺,足卫衡宇”。可见在乾隆时期美洲水果的波罗蜜已简约为波罗;前面并加了一个词“山”,表示它可栽种在山坡上。

菠萝(凤梨、黄梨、旺梨)

清道光年的吴其在《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一中说:“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他接着讲:“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其叶去皮存筋,即波罗麻布也”。这大概是最早单独称其为波罗的记载。

不过古人基本写作没有草字头的“波罗”。最早出现带草头的“菠萝”一词应该是清嘉庆年高敬亭的《正音撮要》卷三。

波罗已开始被文人们加_上草头,是为了表示它是植物,避免和佛教名词混淆。但事实上那时候还在混用,民国年问出版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辞海修订本》均立有“波罗”条,其解释已近当代。

直到解放后出的词典、辞典等才把它正式确定规范为菠萝”。

菠萝蜜

中国一些地方h,f读音不分。例如有的湖南人把“开会”读成“开肺”,有的福建人把“福州”说成“湖州”。

因为菠萝的另一个名字叫做“黄梨”,台湾人就黄梨读成“凤梨”,也就混淆了声母h和,因为在他们的方言(台湾说的闽南话是厦门话)里,黄和凤是同音。也写作“旺梨”,也是谐音,图个吉利。

但是台湾省特意解释为“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菠萝蜜而色黄,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绿叶似凤尾,故名凤梨”,这是特意掩饰的口音因素。商家为了商业需要,仅仅把菠萝的一个品种——无眼菠萝叫做凤梨,这是商业噱头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